| 首  页 | 艺届新闻 | 艺届名家 | 名家名作 | 艺术商城 | 艺术交流 | 艺术专题 | 艺术常识 |
| 会员中心 | 鉴赏点评 | 名家访谈 | 艺术展览 | 收藏投资 | 艺术人生 | 名家题字 | 艺术服务 |
文化交流 | 谈画论道 | 名家笔会 | 活动掠影 | 民间艺术 | 名家题字
山花艺术网 > 艺术交流 > 谈画论道
林家如:当代艺术市场才刚刚开始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2-02-27 点击:7710
  ⊙记者 邱家和

  当前的市场调整中,当代艺术被普遍认为将会走弱,而香港苏富比(微博)的林家如对此却不以为然。她认为让苏富比当代艺术的拍卖业绩在2011年走向巅峰的“尤伦斯珍藏”固然没有第二个,但香港地区作为亚洲当代艺术交易中心的发展态势表明,当代艺术的行情才刚刚开始。看行情要看作品本身

  “市场的调整是因为信心问题,而拍卖的结果还要看拍品本身。”林家如虽然承认香港苏富比2012年秋拍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拍品数减少了,总估价1.58亿港元也减少了,但对拍卖结果却很乐观。比如其中将推出张晓刚(微博)《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在她看来是艺术家在1993年最关键的摸索阶段创作的两幅“全家福”之一,另一张由日本德岛县美术馆收藏。两张画创作时间差不多,但表现风格却不同:德岛县美术馆收藏的那张完全是肖像,而这张却采用拼贴的方法,将他二哥作为孩子的原型,与类型化的父母拼贴在一起。这种方法成为此后“大家庭”系列的基本方法。

  不过林家如又强调不应只看价格的高低。除了拍出新的价格纪录,市场还有很多可能性。同时,市场在变,有的艺术家的价格在调整。大家都在学习适应新的价格。因此对同一个艺术家,不同的作品就有不同的估价。与此同时,市场也出现了深层次的变化:过去当代艺术的拍品单一化,价格两极化,使藏家的选择太少,仅限于绘画的主题。为此苏富比一直在寻找新的领域。包括多次推出录像、装置。这次还特别推出“‘没有’主义”专题,其中都是沉淀了相当久的艺术家,如王光乐、贾霭力等,向买家介绍不同的创作语汇,介绍有不同的图式、不同的绘画语言与面貌的艺术家。比如张恩利的作品以日常性、生活性引起全球艺术圈的关注;王兴伟常常采用重复构图,但用表现主义或写实主义等不同的手法去描绘,探索语言上的可能性。此外还有意推出一些知名艺术家别出心裁的作品,如刘炜的《狗》参加过波恩的“中国惊叹号”展览,与早期的“革命家庭”系列风格不同;又如余友涵现在又回到抽象,其绘画语言也很有趣。

  三年业绩始终亮丽

  林家如认为市场发展较短,转变有,但是不是周期是个问号。她承认2008年当代艺术受到冲击,但2011年是不是调整却不好说。她认为这3年苏富比当代艺术的拍卖的业绩亮丽,每次都创新高,2011年最高,当然和拍卖“尤伦斯珍藏”有关;而2010年则是很好的铺垫。即便在2009年也有创新高。周期对市场的影响有,但并不直接,所以谈不上周期的变化。

  “媒体往往只看数字,没有去评估数字后面的意思。”林家如对舆论过于关注天价纪录、关注成交价格的起落不以为然。她认为价格的高低往往是作品本身决定的。媒体这样会产生误导,而买家也缺少独立判断,他们对市场周期没有感觉,因此可能还没进场就出场了,因此媒体不应该只关注价格高低,而应该关注作品本身。

  她还强调市场的变化与拍卖尤伦斯收藏有关。尤伦斯收藏上拍起了好的作用,中国当代艺术可以上拍的作品太少太有限,而尤伦斯收藏完整度高,涵盖了中国当代的发展历史,对市场有非常大的教育功能。当然,它让藏家很兴奋,有了千载难逢的收藏机会。但也引发了市场的深层次变化,如这次春拍推出“理性绘画”单元,就因为尤伦斯的拍卖引起市场对上世纪80年代作品的关注。总之中国当代艺术才刚刚开始,还不觉得周期的存在。

  香港的市场与北京不同

  林家如还强调当前的当代艺术市场香港与北京不同,因此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也不同。从香港地区情况看,市场环境已经起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从2009年开始。香港艺博会在这一年脱颖而出。艺博会吸引了更多国际买家参与,也吸引了内地买家参与。更重要的是这也吸引了许多重要的欧美画廊进香港开分支,改变了香港的市场地位。

  林家如表示香港的这些变化对拍卖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正面的。她强调国际画廊进入香港,有助于香港和亚洲的买家改变传统的认识,让他们更趋于国际化,藏家视野因此变得更宽,也会同时关注国际上的当代艺术。他们的视野不局限于亚洲艺术。这种变化会越来越明显,亚洲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部分。对艺术家而言,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国际上立足。


[返回][ ][关闭]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艺届名家
天津 王春景
北京 方人也
天津 张景源
北京 萧宽
天津 王朝晖
天津 辛宇伶
天津 杨洪顺
天津 刘宝林
北京 王妞子
天津 刘润田
谈画论道
·从画中看潘天寿的承与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方人也:典雅出尘绘青花
·火爆的艺术市场缘何难产顶级藏家
·方人也:墨色交融,与古为新
·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古人画山水画的原因
·客厅适合挂九鱼荷花图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
·贾平凹:对字画繁荣不应沾沾自喜
·山水画发展的多元思考
·让中国书法从玄学与神学中走出来
·书画家的润格由谁来定?
·李明君:谈中国的绘画传承及绘画艺
·沈 鹏:从逸格、观韵说起 序《黄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艺术家:
·艺术热潮背后的“过度消费”令人忧
·品读中国画: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余绍宋:中国画之气韵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 书画服务 | 友情链接 | 帮助信息 | 艺术顾问 |
CopyRight 2012-2025 www.shanhua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AppleMedia Email:applemedia@126.com QQ:52104973
津ICP备2024022288号-1 津公网安备12011502000924号
/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