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艺届新闻 | 艺届名家 | 名家名作 | 艺术商城 | 艺术交流 | 艺术专题 | 艺术常识 |
| 会员中心 | 鉴赏点评 | 名家访谈 | 艺术展览 | 收藏投资 | 艺术人生 | 名家题字 | 艺术服务 |
文化交流 | 谈画论道 | 名家笔会 | 活动掠影 | 民间艺术 | 名家题字
山花艺术网 > 艺术交流 > 谈画论道
人文关怀: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国文化报  2012-03-05 点击:8344
  2月27日,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的“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在京落下帷幕,40多天的展期吸引了数万观众前往参观。“都市”与“田园”描绘的是两类社会语境,在参展的200多幅作品中,一部分画家以现代都市为题材,用生动的笔墨描摹了都市百态;另一部分画家以乡村田园为对象,以抒情的笔调表现了乡土风情。但无论都市还是田园,画家们均以切近现实的情怀,思考着当代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以个性鲜明的笔墨,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 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元素

  纵观此次展览,无论是描绘都市繁华与喧嚣、疏离与隔膜的作品,或是描绘乡村诗意与画境、闭塞与无奈的作品,都给人一种人文关怀之感,令观者久久回味。艺术家孔紫的《搭伴儿》即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幅。

  此件作品虽名为《搭伴儿》,但实际上画的却不是老俩口,而是住在窑洞里的两位孤寡老人。他们不是夫妻,但为了方便相互照顾住到了一起。“除此之外,还有同性搭伴儿的,如两个老先生或两个老太太住在一起。”青年评论家徐沛君在看到此幅作品后感慨地说,“我少年时代是在苏北小镇长大的,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但当听到孔紫老师讲述搭伴儿的故事后,我还是非常震惊,震惊21世纪的中国还有这样一种老人的生存状态。青年人都进城务工了,剩下的这些老人和孩子,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虽然美术创作不及文学作品更能揭示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但艺术品作为一种图像,却可以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很多艺术家在看完展览后都曾表示,此展对他们最大的触动是“思考”,思考怎样的艺术品才是好作品?怎样的画家才是好画家?怎样的中国画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中国画?“中国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寻找人们共同的文化取向。”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艺术家对于时代的文化关怀至关重要,“如果一种艺术现象或艺术作品没有艺术家的文化关怀,那肯定不能在深度上产生作用,甚至不能让人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不能感动人。”

  “人物画家不仅应该让人记住他的图式,还应让人记住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孔紫的《搭伴儿》在语言上并不特别突出,也不是最现代,但两个老人之间的那种关怀、那种情感联系却非常感人。这是当代画家应该学习和反思的地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说。

    山水画家的尝试与探索

  除去故事化的人物和温情的关怀外,山水画家在此次展览上的“反串”也吸引了圈内人士的注目,他们在表现手法及笔墨语言上的探索与尝试也是艺术家们讨论的热点。

  山水画家崔振宽的参展作品是描绘城市建筑的,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从青海写生结束后又去了上海,回西安后对城市的一些景观有非常强烈的感触。” 但崔振宽的“建筑画”画得并不顺利,此次参展的两幅作品都画了两遍。“画城市建筑比较难,我一开始想追求传统惯性的笔墨特点,结果画出来感觉不对,特别是建筑本身,我画出来感觉它是歪的。山水画中歪房子比较好看,但楼房歪就感觉很不舒服,在创作时用笔很难。”崔振宽说,山水画讲究适度变化,也就是起笔、落笔、运笔要一波三折,但楼房、直线不同,它们讲究另一种运笔。“我们在具体创作时也要有对笔的力度和性能的掌握,要看表现对象的需要,这几者如何更好地结合,是我要细细体会的。”

  同是山水画家的方骏在创作当代都市题材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用传统写意的笔墨来描绘高楼大厦时,找不到现代语境。“这就好像是听有非常浓重方言的人讲外语一样。可能高楼大厦更接近于西方的审美理念,用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笔墨来表现,会有许多很难贴切的地方。”方骏说,“虽然李可染、傅抱石等先生也都曾到欧洲写生,也都尝试过用中国的笔墨材料来表现西方,但他们多是以画树和画山为主,虽然也有一些教堂建筑,但并不全都用传统笔墨,而是带有许多新的尝试。”

  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尝试在此次展览中随处可见,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们对于个人语言风貌的坚持与创新,以及他们在艺术实践中的尝试与思考。“文化层面上的关怀和语言层面的探索是中国画在这个时期发展、驱动的双轮,正是因为画家们能在艺术中投以持续的关怀,并坚持不断地进行语言探索,所以才出现了这么多成功的创作。”范迪安说。

    中国画要确立学术方向

  “都市·田园”大展汇集了中国当代的老中青画家共60位,基本展现了中国画的当代水平。由此,“中国画如何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也成为此次展览所需探讨的学术主题。“在21世纪的文化语境下,必须不断去思考和确立自己的学术方向。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方向,同时每位艺术家还要有自己的学术方向,如果这二者之间有较大的吻合,那艺术家的创作在这个时期就能够展现出其价值,包括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范迪安说。

  “除此之外,中国画的传统精神也应该继承,尤其在艺术语言上,写意精神必须继承。”《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中国画不能固步自封,中国艺术家要学习包括西方在内的全人类的所有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如何去写实,如何运用写实性的语言,如何表现主题性绘画等。“我们要凸显的是具有人类艺术发展方向的中国画,是让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人看到以后,觉得中国画不仅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还有人类未探索的很多东西可以去吸收,如果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谈中国画的发展问题,或者通过这样一个展览来前瞻中国画的发展,其意义才更大,中国画家才能走得更远。”尚辉说。

[返回][ ][关闭]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艺届名家
天津 王春景
北京 方人也
天津 张景源
北京 萧宽
天津 王朝晖
天津 辛宇伶
天津 杨洪顺
天津 刘宝林
北京 王妞子
天津 刘润田
谈画论道
·从画中看潘天寿的承与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方人也:典雅出尘绘青花
·火爆的艺术市场缘何难产顶级藏家
·方人也:墨色交融,与古为新
·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古人画山水画的原因
·客厅适合挂九鱼荷花图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
·贾平凹:对字画繁荣不应沾沾自喜
·山水画发展的多元思考
·让中国书法从玄学与神学中走出来
·书画家的润格由谁来定?
·李明君:谈中国的绘画传承及绘画艺
·沈 鹏:从逸格、观韵说起 序《黄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艺术家:
·艺术热潮背后的“过度消费”令人忧
·品读中国画: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余绍宋:中国画之气韵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 书画服务 | 友情链接 | 帮助信息 | 艺术顾问 |
CopyRight 2012-2025 www.shanhua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AppleMedia Email:applemedia@126.com QQ:52104973
津ICP备2024022288号-1 津公网安备12011502000924号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