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艺术网 > 艺术交流 > 谈画论道 |
解密齐白石画作之谜 |
京华时报 2012-06-08 点击:9997
|
|
齐白石91岁时为老舍画的一幅水墨《蛙声十里出山泉》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为有名的是这幅画诞生的故事。这幅画是由老舍指定的査慎行的诗句,齐白石用几天的时间终于想出如何用画去表现听觉感官的难题。书行至此,成了一段佳话,但由一封1951年左右所写的信中,还发现了这段佳话更多的故事。
这封老舍写给齐白石的求画的信是在2010年北京画院做齐白石国际论坛时发现的,但是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今年舒乙准备写齐白石与老舍故事的文章时,这封信才重见天日。经过舒乙的辨识,信中的红色钢笔字也为老舍先生所写。红色钢笔字写的是:“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老舍其实已经将构思告诉齐白石,齐白石在此命题作文的基础上,用高超的技法展现了一幅精彩绝伦的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画作。直至老舍去世,他也从未向别人透露出他构思的细节,这更为这段佳话增添了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雅趣。
《蛙声十里出山泉》并没有蛙,只有蝌蚪,让人联想到蝌蚪长成青蛙的样子。这幅画从简单的二维空间跨越到了四维空间,蝌蚪长成青蛙,是质的变化,而从质的变化上也可以解开另外一幅齐白石的青蛙画谜。
《鲤鱼争变化》画了十只形态各异的青蛙,个个情趣不同,浓淡干湿兼顾,是难得的佳作。但是,题跋上却是鲤鱼,鲤鱼在哪里?中国画讲巧思,齐白石尤爱和观者做游戏。从《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呈现的质的飞跃中引申,中国有句俗语:鲤鱼跳龙门,鲤鱼化身为龙是质的飞跃,蝌蚪变身青蛙也是质的飞跃,齐白石在用一群已经化身的青蛙与将化身为龙的鲤鱼争变化,寓意无穷,这也正是中国画的妙处。或许,将这幅画叫做《与鲤鱼争变化》,正好可以解开齐白石又一个画谜。
|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
艺届名家 |
天津 王春景 | 北京 方人也 | 天津 张景源 | 北京 萧宽 | 天津 王朝晖 | 天津 辛宇伶 | 天津 杨洪顺 | 天津 刘宝林 | 北京 王妞子 | 天津 刘润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