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艺届新闻 | 艺届名家 | 名家名作 | 艺术商城 | 艺术交流 | 艺术专题 | 艺术常识 |
| 会员中心 | 鉴赏点评 | 名家访谈 | 艺术展览 | 收藏投资 | 艺术人生 | 名家题字 | 艺术服务 |
文化交流 | 谈画论道 | 名家笔会 | 活动掠影 | 民间艺术 | 名家题字
山花艺术网 > 艺术交流 > 谈画论道
诛心论中国书法艺术
新浪博客  2012-06-22 点击:8069
  在中国,书法之所以成响当当的国粹级“艺术”,是因为中国文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健全思想和创造价值的迂腐王国里,趣味单调、知识狭孝思想愚昧、观念消极和精神空虚,书法便自然成人们聊以自慰和乐此不疲的“艺术”。据出土的汉简来看,汉字的书写技法和文字体系,已极致成熟。多如牛毛的书法家,只能充当文字“裹脚师”的角色,毫无实质意义可言,反使文字载负过多的死累赘。

  从古至今的书法家,不外乎三种人,一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吏,二是醉生梦死的文人士大夫,三是碌碌无为的下层文人。文人士大夫是书法界的中坚分子,他们单而不博的知识结构和玩世不恭的人格构造,把文字书写手段视为笔墨游戏之目的,实则是一种虚无颓废的精神自渎。中国文明的衰败,无疑栽在这群“有术无学”和荒唐不经的文人手里,酿造了一个畸形的文化生态和审美症结。大凡书法审美要义,凡古必真,凡繁必雅,凡精必美。何况,写毛笔字可以修身养性,又不废什么脑子,更不象严肃的艺术那样,需要作者付出思想与人格乃至性命的代价。

  事实上,书法的价值决不会越出清楚、正确、美观的实用范围,它与建筑、服装、园艺等,没有丝毫性质的区别。至于书写过程中,体现出个性、气质、修养,都是必然的表象,即使动物的盲动行为,同样呈现不同的姿势、态度和气质等个性特征。当然,书法存在既定的观赏范式──技术属性,而非特定的艺术属性。在欧洲,书法也曾作为一门艺术流行甚广,上流社的达官贵人常以书法品评一人一事;一手潇洒而流畅的字迹,足使小姐贵妇人们爱不释手和神魂颠倒;也出现了一些专门替人代笔的职业书法家。偏见文化和反常美感,必定被进步时代和健全观念所扬弃。

  确定书法艺术的主体地位,则源于魏晋,“风骨”“气韵”美学观念也起源这一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状况颠来倒去和文化生态急剧恶化的时期,中国文明的质变也主要根源于这一历史阶段,许多病态的精神思想和观念价值,也都基于“魏晋传统”。从“天人合一”和”气韵生动”的玄理经验,进而演之,发展到书法“字正则人正”或“人正则字正”的理学精神。

  历代书家,高于颜者不计其数,而颜体的正统地位,则与其颜氏家族的忠君大烈是密不可分的。唐太宗令颜师古校定经书,嗣后,“颜氏定本”作用科举考试中惯用书体。其实,颜家《干禄字书》的出现,已经违背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它的道统化,标致着汉字“增字减画”和“由繁而简”之发展路数,前功尽弃,也阻碍了汉字楷书向“行”与“草”和“假借”符号化的可能性;致使草书成为一种缭乱而难辨的书体,因其判别体系不被承认和接受,只让供文人追求风雅和笔墨效果的特定材料,并变成一种“由间而繁”古怪书体,至今如旧。草书一旦失去简易而效率的原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性。虽然,书法理论的历史源远,大体是一些形而上的玄谈与理学之体系,一般没有实际价值。其次,书法泛滥,成灾的不单是文字本身,绘画美术被强暴得更为厉害,虽有“书画同源”之说,还不如说,中国画是“非书非画”而不伦不类的怪胎。

  毋庸置疑,书法艺术必然具有社会意味,在科举年代里,任凭一手好字青云直上和名利双手的,不乏其人。书法在中国向来都是贵族官僚文化,而事实上,光凭一手好字而无官无职,要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恐怕比登天还难。真正能成为书法家者,不外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本人官居要位;二种可能是本人在文化圈里吃得开;三种可能是本人有“金托”和“银托”。当然,皇帝是最容易成为书法家的;爱新觉罗家族就是天然的书法家。只要身居要位,顺理成章都是大师级“书法家”,走到那里都有求“墨宝”的。

  有位台商,不惜重金四处托人,谋得中国大陆中央某元老替他的企业写一块厂牌。台商所看的,显然不是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书者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来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势力,这样一块寥寥数字的厂牌,绝不亚于“尚方宝剑”之神威。在中国各地,上星级的酒店宾馆都备有文房四宝,窥待达官显贵的大驾光临和挥洒笔墨。其实,不光是商人一味儿唯利是图,文化界和学术界也毫不逊色,全国大报小刊都少不了政要名流的提名和题词,当然不是装饰封面和版面之讲究,而是一种消灾避祸的“护身符”。总之,书法不是孤伶伶的“艺术”,它的存在自有合理的因素,尤为对一个讲究形式的势力社会里,尤为如此。

  这些年,随着东南亚经济奇迹与“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时代”神话的降临,在“国粹运动”兴起,“书法热”和“金石热”自不待言。狂热的背后,必有心静之人,譬如那些专职前书法家,个个都乔装打扮成博古通今的文人和十足风雅的墨客,实则江湖术士和笔墨痞子,如是稳坐钓鱼台的老道,不愁手足短,就怕鱼者少。稍有真才实学和无视精神的人,决不会与书协、书赛相沾边的。当然,走入歧途,并发展到如醉如痴的真诚于书法者,大有人在。反正,无知与愚昧是书法热的根本要素,书协和书展门庭若市,只能证明中国人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质的贫乏。

  对于文人墨客的附庸风雅和故弄玄虚之顽症,吴敬梓早就断清了病因,只是病入膏肓而不可救药。(新浪博客)

[返回][ ][关闭]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艺届名家
天津 王春景
北京 方人也
天津 张景源
北京 萧宽
天津 王朝晖
天津 辛宇伶
天津 杨洪顺
天津 刘宝林
北京 王妞子
天津 刘润田
谈画论道
·从画中看潘天寿的承与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方人也:典雅出尘绘青花
·火爆的艺术市场缘何难产顶级藏家
·方人也:墨色交融,与古为新
·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古人画山水画的原因
·客厅适合挂九鱼荷花图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
·贾平凹:对字画繁荣不应沾沾自喜
·山水画发展的多元思考
·让中国书法从玄学与神学中走出来
·书画家的润格由谁来定?
·李明君:谈中国的绘画传承及绘画艺
·沈 鹏:从逸格、观韵说起 序《黄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艺术家:
·艺术热潮背后的“过度消费”令人忧
·品读中国画: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余绍宋:中国画之气韵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 书画服务 | 友情链接 | 帮助信息 | 艺术顾问 |
CopyRight 2012-2025 www.shanhua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AppleMedia Email:applemedia@126.com QQ:52104973
津ICP备2024022288号-1 津公网安备12011502000924号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