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艺届新闻 | 艺届名家 | 名家名作 | 艺术商城 | 艺术交流 | 艺术专题 | 艺术常识 |
| 会员中心 | 鉴赏点评 | 名家访谈 | 艺术展览 | 收藏投资 | 艺术人生 | 名家题字 | 艺术服务 |
文化交流 | 谈画论道 | 名家笔会 | 活动掠影 | 民间艺术 | 名家题字
山花艺术网 > 艺术交流 > 谈画论道
砚学:发扬砚的民族气质人文精神
《东方收藏》杂志 北京 吴笠谷 2012-11-17 点击:12929


  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复苏,收藏群体中的一些先知水暖的有识之士将目光转向了被冷落已久的文房至宝——砚,于是关于砚的话题也随之热了起来,砚的人文价值也因之凸现出来。如何因应当代砚文化发展的现实找出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方法?

  个人认为,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亟须将砚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砚学”这一专门学概念。因为砚学概念的确立,意义重大,将使砚的研究活动更加学术化,是复兴砚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概括性阐述。

  在界定“砚学”概念之前,先须界定什么是“砚文化”。因为许多砚界人士,甚至对砚有相当研究的专家学者,恐怕对“砚学”与“砚文化”这两者的异同也未必十分清楚。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砚是石头或泥陶等材质所制成,但石头或泥陶本身并不具有文化意蕴,经过人工的琢磨、烧制等,便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念,从而进入“文化”范畴。所以砚文化的含义,就是将砚“人化”、“人类化”。研究砚,将“砚文化”理论化、学术化、系统化,这就是所谓“砚学”。因此“砚文化”是纲,“砚学”是目,此性质与“茶文化”与“茶学”的关系相似。如果将“砚文化”比作瓜圃,那么“砚学”是瓜秧藤蔓,而砚,则是这个瓜本身。

  以上“砚学”概念基本界定,那么“砚学”所研究的范围又有哪些呢?就广义而言,包括所有与砚有关的事物,比如砚的制作、砚的使用、砚的鉴赏以及砚史学等等,都属于“砚学”的研究对象。学术史的规律,是学术愈发达则分科愈细,以前是某一学科的分支,后来蔚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比皆是。砚,从材质的多样性、制作的工艺性、铭文的文学性,尤其从人文价值这个角度上来说,上下五千年,纵横文史哲。纵向而论,旁及我国传统学术的文字学、考据学、训诂学、谱录学等,上通儒、释、道,可归类为“国学”范畴内的一种专门学;横向而论,还可以包括西方学术概念中的史学、美学、博物学、地质学等。再细分,雕刻工艺、雕刻流派、砚种石品、砚诗砚铭、砚式砚题等,更是多姿多彩。如此种种,皆是砚学家们必须广泛收辑资料,作出辨析、详加叙论的内容。经过鉴赏批判,约定古文献和实物砚的真伪、正误、雅俗、优劣,才能有“学”可研,有“文”可化。虽然古代没有“砚学”这个词,但砚学家早已客观存在,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著《砚史》,对砚种、砚式等的考据极其精到,给后人的理论研究带来很大帮助,这就是一部经典的“砚学”名著。

  近年来,虽然偶尔有砚文化学者提到“砚学”这个概念,但是附和者、认同者并不多。随着人们对砚的收藏价值、砚的文化属性有所认识,古砚拍卖行情看涨,新砚也水涨船高,于是出版的砚书日益丰富,然而多数还只是图录,对砚形、纹饰的文化含义,铭文的史学、文学乃至哲学价值的阐释,深入研究的并不多见。这更凸显出今天“砚学”的研究,在当代“砚文化”相对沉寂的现实中所占的“短板”性质。

  “文化”这个词的“文”,包括优美的事物。人类生活中,万事万物都必须有“文”的渗透,才能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享受到人生的价值。可以说,人类从原始蛮荒社会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每一个进步都应该归功于“文”所“化”出的结果。我们形容一个人的风度好,常说文质彬彬,“文质彬彬”这个词的“文”,则主要是指一个人文化的累积;“质”,指人类朴素的本质。如果用“文质彬彬”这个标准来衡量砚,那么“文”就是砚雕工艺和题刻铭文,“质”就是砚石的材质,好石、良工再加上高妙的题铭,那么就是一方文化含量极高的、“文质彬彬”的砚。而要让收藏家、爱好者们提高对砚所承载的人文价值的认识,这就需要当代砚学家们担起启蒙的责任。换言之,“砚学”的意义,便是提炼出砚的民族气质、人文精神,使砚“化”得更“文”、更雅。

  因此,如果将“砚文化”比喻为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砚学”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中枢。可以说一个时代砚学家们素养的高低,决定一个时代“砚学”水平的高低;而一个时代“砚学”水平的高低,又是衡量一个时代“砚文化”高度的标杆。总之,确立砚学这一概念,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复兴砚学、弘扬砚文化,将先民所赋予砚的民族气质、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发扬光大,让这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重放光芒,是当代有心于探究砚学、有志于弘扬砚文化的有识之士必须具有的使命感。

  吴笠谷,古徽州歙县人。室名五绝砚斋,制砚大家、古砚收藏家、砚文化学者,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专家工作室主任。

  幼好涂鸦与古典文化,其画曾得黄宾虹大师入室弟子、乡人程啸天先生指授。20世纪90年代负笈北上入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国画系研习山水、人物。又学制砚,缘于对砚艺的追求渐入佳境,遂奉为千秋事业。

  性喜山水风物,为搜集绘画素材和考察各地砚文化,行迹遍及全国。砚艺理念崇尚“天人合一”,缘石赋艺,以刀代笔,融文心画意于一体,人称“文人砚”;尤其仕女,世推独步。自喜写意之作,追求禅意,得清空之美。所作必有感而发,决不轻许,为国内外藏家、学者所珍藏。为人洒脱浪漫,向慕古贤。素嗜学好古,客居北京鬻艺治学已十余年。多年来致力寻访古砚,潜心研究砚学,积极倡言确立“砚学”概念,以振兴砚文化为己任。


[返回][ ][关闭]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艺届名家
天津 王春景
北京 方人也
天津 张景源
北京 萧宽
天津 王朝晖
天津 辛宇伶
天津 杨洪顺
天津 刘宝林
北京 王妞子
天津 刘润田
谈画论道
·从画中看潘天寿的承与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方人也:典雅出尘绘青花
·火爆的艺术市场缘何难产顶级藏家
·方人也:墨色交融,与古为新
·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古人画山水画的原因
·客厅适合挂九鱼荷花图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
·贾平凹:对字画繁荣不应沾沾自喜
·山水画发展的多元思考
·让中国书法从玄学与神学中走出来
·书画家的润格由谁来定?
·李明君:谈中国的绘画传承及绘画艺
·沈 鹏:从逸格、观韵说起 序《黄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艺术家:
·艺术热潮背后的“过度消费”令人忧
·品读中国画: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余绍宋:中国画之气韵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 书画服务 | 友情链接 | 帮助信息 | 艺术顾问 |
CopyRight 2012-2025 www.shanhua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AppleMedia Email:applemedia@126.com QQ:52104973
津ICP备2024022288号-1 津公网安备12011502000924号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