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艺术网 > 艺届新闻 > 名家访谈 |
萧散清健情怀远——旭宇先生的诗与书 |
京东书画 上官甫贵 2013-07-02 点击:15716
|
旭宇楷书刘邦《大风歌》斗方
|
旭宇先生在一首自题诗中写到:“左肩是诗歌的太阳/右肩是书法的月亮/灵魂的全天候照耀/生命在宣纸的积雪中/生长汉字的魔方”。他乐其二艺,丰富人生,健硕着其萧散清健的诗书意境和情怀高远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情感真挚,清健自然,形象生动,意境深刻。有时通过某个平凡的现象,如雏鸡破壳而出,引申出社会的、哲学的深刻思考:“对于昨日蛋壳般的破碎/我闭上了思念的瞳睨。”(旭宇《鸡雏》)作为诗人,旭宇先生注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诗人不仅贵在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更在乎这种情感能否融入时代并从个体情感心境上升到一种社会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导引。于是有了他为正义而歌、为良知而呼的自觉。他曾在悼念因“文革”动乱遭受残酷迫害的张志新烈士的一首《启明星》中,凛然痛喊:“倒下了/被邪恶杀死了的真理/倒下了吗/我们的党纪和法章……”这种敢于拷问现实和痛心疾首的诗句,显示出诗人的胆识和高贵情怀。 “诗是无形的书法,书法是有形的诗。”“然诗美怎样化作书美,书美又怎样写出诗美?”(旭宇《诗书随感》)这种深度思考,贯穿于他整个艺术实践的心路历程。他幼时就开始习字,从正书入手,心临手摹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掇拾遒劲整密、雄浑高朴等特征,然后又返到晋楷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在《张猛龙碑》《石门铭》《龙门二十品》《茹可墓志》等碑刻中穿行游心,取《张猛龙碑》雄健、外拓、生气勃发之气象,获《石门铭》姿肆流畅之笔法,得《龙门二十品》《茹可墓志》变化多姿之体格。然后融帖于碑,化古为我。其楷书刘邦《大风歌》斗方(图1),在吸收转化颜鲁公的线条语言中,首先削减碑的方峻,使其刚柔相济,然后打破字结构的内部缜密性,使其疏灵起来,并以自己的诗学观、美学观表现出劲逸萧散、灵动清健、自然天成、变化多姿的楷书个貌。又如其楷书代表作《千字文》长卷,既有魏碑元素,又有颜体语言,似碑非碑,似颜非颜,一切尽在“通变”中。其用笔,粗细变化自然、外舒内敛合度。其用墨,浓淡相间、焦润相宜。其结体,奇险而又稳健,纵势横势交递转化,字姿稚拙天趣,情态万千,极富返璞归真的逸格。 旭宇先生写楷,擅从传统的程式化和庙堂森严般的面目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轻松、清新和怡然自适的酣畅之境。他去年创作的《白阳楷书节录道德经》长卷(图2局部〉,在章法布局上,打破楷书传统布局单一化的样式,把行草书的随情随趣性布局融入楷书布局之中。再是减少楷书运笔程式,导入行书运笔技法,加快运笔速度,使其生动出一种主次变化、疏密变化、自由洒落的艺术情趣并合理有机凸现空灵的章法结构效果,这也是他的楷书精品代表之一。 代表作,是一个书家的立家“资本”;代表作,当是名人、名篇、名作,既有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又有书法艺术价值;代表作,最能体现个人风格与才情。打开旭宇的行书代表作《诗书杂感》长卷时(图3局部),读着,读着,仿佛远古的诗文、书艺经典都同时被打开,映入眼帘,一个个文人墨客的声音从白纸黑字中跃出来,众议云云,也在远处回响、应和、重叠,构成一首交响曲而愉悦心灵。《诗书杂感》是旭宇先生关于诗歌与书法创作的美学思想的诗性表达。全文1800字,文采飞扬,诗理,书理、哲理交融;此书既融颜真卿法理,又汇二王气格,苍古秀逸,清健典雅;笔力劲挺,碑、楷笔法兼施;字小势健,细线中多有墨色枯润变化;字姿或左仰或右倾或端庄,彼此顾盼生情;章法结构,虚盈相间,错落有致,通幅首尾墨酣气贯,相映成趣。和着他的文词意境来回穿行,仿佛置身春天的郁葱草地,仿佛畅饮到山间的潺潺清泉,仿佛闻到诗书经典的阵阵馨香,其审美情境可谓“曰清气,曰童真,曰无为。”(旭宇《诗书杂感》) 旭宇先生既是一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的书法家,又是一位富有理论勇气的书法家,他在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期间,殚精竭虑楷书的振兴,2007年,首次提出创造“今楷”的理念,在中国书坛引起热烈的讨论和极大的反响,取得了积极的学术研讨成果。他的这种艺术思想理念,伴随他的诗与书,“便夜夜有一轮墨色的太阳放出光芒。”(旭宇《黑牡丹》诗句) 写于2013年5月20日——28日 |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
艺届名家 |
天津 王春景 | 北京 方人也 | 天津 张景源 | 北京 萧宽 | 天津 王朝晖 | 天津 辛宇伶 | 天津 杨洪顺 | 天津 刘宝林 | 北京 王妞子 | 天津 刘润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