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艺术网 > 艺届新闻 > 名家访谈 |
容乃大,艺乃高——欧阳中石先生书法读后 |
京东书画 上官甫贵 2013-07-02 点击:16823
|
欧阳中石行书《唐.杜甫诗.望岳》
|
中国人存养的“有容乃大”的世界观,既是一种文化姿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又是一种包容智慧,体现出人的大度、豁达和包含太虚的境界。 书法,实际上也是一门包容的艺术。书法的包容,体现为对历史文化、传统经典的继承和对一切非经典的长处以及其它艺术的吸收、借鉴和观照。 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是“有容乃大”的缩影,极具丰富的审美内涵,他的书法包容,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包容了“尚势、尚韵”两大风神。中石先生书法师承取值高古、广泛,西周鼎铭、秦代诏铭、汉隶、魏碑、晋唐楷书皆工,行书归宗二王,并以行书见长。中石先生的行书,容包了碑的劲健和帖的秀逸,其风韵神情追求“尚势、尚韵”的合融。其书“尚势”,表现在笔势、笔力两个方面。笔势作为书法的外在形式,承载着线条的动态面貌;笔力作为书法的内在特征,蕴含着线条的质量信息。中石先生行书,皆通过笔力的动因,产生笔势的变化,笔势波撇屈曲灵动,笔力劲健而又柔韧。他的行书“尚韵”,主要以“晋韵”为参究,兼容并蓄二王相关法帖和王珣《伯远帖》的“晋韵”风范,如其行书作品《杜甫诗•望岳》(图1)是典型代表。 二是包容了古代“中和美”的思想。所谓“中和”,即适中。如明代项穆所说:“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不戾。”中石先生行书的“中和美“,体现在融碑于帖的渐进过渡和含蓄合成中,他把魏碑的方峻劲挺、相对直驱的线条特征含蓄起来,作婉转遒丽的表现,以柔化冲淡碑的刚健,有效统一到帖的妍丽中去,而对帖的妍丽,他又作相对的抑遏,让妍丽含蓄地生存在碑的雄健中,在他的行书《荀子劝学》中堂(图2)等作品中,都表现出了他行书婉转流丽,劲拔矫健的独特风格。中石先生的行书“中和美”,还体现在墨法上。他的行书墨法追求笔酣、墨饱,浓郁丰润。续例其行书《杜甫诗•望岳》,在整个书写过程中,他“温之以妍丽”、“和之以闲雅”(孙过庭《书谱》),起笔收笔轻重得宜,行笔不激不厉,线质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字与字,或单字在中轴线上的适度偏移摆动,其生动性隐约可见。浓郁丰润的墨色,令此书郁郁葱葱,润色流丽,风韵典雅。 三是包容了京剧的“散板”节奏。京剧的散板,为节拍自由的散唱,其结构常以句逗、词逗为相对节拍演唱单位。欧阳中石先生是一位京剧艺术家、研究者,为“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对“奚派”艺术有深度研究。他曾说京剧对他的书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石先生的行书节奏特点,就类似于京剧中的散板。他的行书节奏顿宕,常中断字与字之间的线条自由延长连接,以服务于字姿的独立生动,如其行书“观海听涛”(图3),极力彰显单位线条的运动活力,字的每种点画,每次出现时,线条运动的轨迹都有微妙的动感节律,其节奏既不寄生在墨色变化上,也不依附在字的大小变化上,而是含蓄在类似京剧的散板节奏中,每一次停顿和开始,都字正腔圆在相对独立的单位节拍里。 四是包容了哲学的概括性和矛盾的统一性。他的行书,善从许多传统碑帖符号的不同属性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舍去与个人风格不包涵的属性,抽取某类符号可供稼接的本质特征元素,作终极性的高度概括。如其行书“君子耸高驾,达人垂大观”,先是提炼圆劲的线条,再是包容篆书的用笔,另又提取颜公行书中的使转笔画和褚遂良、黄道周的“辵”部首,然后包容、概括在作品中,为其婉转流丽的书风服务。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书法,充满着矛盾的统一性,其中的“大”与“小”、“稳”与“险”等等,也是相互依存的。中石先生是哲学科班出身,对哲学的悉心,必然影响他对书法中的矛盾关系思考,续例“君子耸高驾,达人垂大观”(图4)这件作品,对大与小、稳与险的矛盾关系处理,不作突兀、生硬的缀合,而能事从意适便,作和谐统一把握,如上句中的“君”与“子”、“子”与“耸”、“耸”与“高”、“高”与“驾”等字,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互为变化,自然生动,下句也然。稳——从整体的布局和字结构的外部形态上表现;险——从字的内部结构关系上作攲,稳与险的矛盾统一,做到稳而不呆,险而不怪,和谐依存。如作品中的“君”、“达”、“人”、“观”等字,皆是内部结构中的险与稳相互依存的典范。 中石先生的书法包容体现出来的高贵艺术境界,也折射出他的人文思想境界,他曾说:“人生、书法都要包容,容得越多越好。好的、坏的、正确的、错误的,都承认它的存在。”体现出他自处超然的思想境界。他教书育人半个多世纪,桃李满天下;在首都师大带头建立了从书法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填补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空白,贡献卓著,他却自喻为平凡的“教书匠”。尽管在2002年他被授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2006年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但他还是立了个人四项原则:“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这种谦卑豁达、艺高不傲的君子风范,乃人之高德,艺者德高艺乃高。 写于2013年3月9日 刊于《书法报》2013年4月16日 |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
艺届名家 |
天津 王春景 | 北京 方人也 | 天津 张景源 | 北京 萧宽 | 天津 王朝晖 | 天津 辛宇伶 | 天津 杨洪顺 | 天津 刘宝林 | 北京 王妞子 | 天津 刘润田 |
|
|